1.決定受教育權的因素是( )
A.政治經(jīng)濟制度
B.生產(chǎn)力
C.科學技術
D.文化
2.( )認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
B.洛克
C.盧梭
D.康德
3.下列關于教育形態(tài)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根據(jù)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將教育劃分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B.根據(jù)教育的實施機構不同,可將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C.近代社會的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
D.正規(guī)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學生在有組織的教育機構中所受到的教育
4.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觀察,并作出準確、具體和 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準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調(diào)查法
C.實驗法
D.歷史研究法
5.下列不屬于綜合課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課程
B.廣域課程
C.學科課程
D.核心課程
6.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7.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是( )
A.演示法
B.講授法
C.談話法
D.討論法
8.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闡述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洛克
C.凱洛夫
D.夸美紐斯
9.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社會實踐活動
B.班主任工作
C.課外活動
D.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10.“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
A.知行統(tǒng)一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D.疏導原則
11.品德形成的基礎是( )
A.道德認知
B.活動和交往
C.實踐
D.個體主觀能動性
12.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
A.群眾性活動
B.個別活動
C.小組活動
D.學科活動
13.學生學習是為了改變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排名,這樣的學習動機屬于( )
A.認知內(nèi)驅力
B.附屬內(nèi)驅力
C.自我提高內(nèi)驅力
D.交往內(nèi)驅力
14.下列關于認知風格表述正確的是( )
A.場依存型的人比場獨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來自身體內(nèi)部的線索
B.認知風格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C.區(qū)分沖動型和沉思型的標準僅僅是反應時間
D.發(fā)散型認知風格優(yōu)于輻合型認知風格
15.一個人只要有( ),才能鑒定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對社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16.針對網(wǎng)絡成癮,當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療方法是( )
A.行為療法
B.肯定性訓練
C.系統(tǒng)脫敏療法
D.合理情緒療法
17.( )就是要訓練學生對所閱讀的東西產(chǎn)生一個類比或表象,如圖形、圖像、表格和圖解等,以加強其深 層理解。
A.生成性學習
B.組織策略
C.主題綱要法
D.符號綱要法
18.從遷移的觀點來看,“溫故而知新”屬于( )
A.順向負遷移
B.逆向負遷移
C.逆向正遷移
D.順向正遷移
19.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是(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0.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或其他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為反應,巴甫洛夫稱之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較
C.刺激泛化
D.行為強化
21.小剛去買東西,人家多找了10塊錢,他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別人的話,也應該不會 送回去的,這屬于( )自我防御機制。
A.投射
B.轉換
C.壓抑
D.文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