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技能: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描寫。
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合作探究,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敢于承認錯誤的自責自省精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吳友如的題畫詩。
同學們,這首小詩寫的是什么情景?想到風箏,你們會有怎樣的情感?(生談感受。)可一想到風箏,文學大師魯迅卻感到悲哀。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詩《風箏》,去觸摸大師那顆敏感的心靈吧!
二、作者簡介
魯迅,本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預習檢查
1、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嫌xián 嫌惡 怒nù 憤怒 墮duò墮落
賺zhuàn 賺錢 恕shù 寬恕 墜zhuì下墜 3.多音字: shí什物 mó 勞模 什 模
shén什么 mú 模樣
4、理解詞義: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2、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作文)
——是本文的線索,將文章各部分串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3、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4、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么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文章記敘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敘的順序是什么?(順序、倒序、插敘)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魯迅的文學常識
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ㄒ唬、研習第一、二自然段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驚異于北京竟在冬季放起風箏來了!拔摇币婏L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為什么說春天“久經(jīng)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而這樣的“春天”離作者已經(jīng)很久遠了,F(xiàn)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ǘ、研習第三、四自然段
1、“我”對風箏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不愛且嫌惡,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2、在文中找出描寫弟弟對風箏入迷情狀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致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quán)利的封建家規(guī)的控訴力量。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3、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寫出了作者毀壞弟弟風箏時那無情的表現(xiàn),內(nèi)含深深的自責和懺悔之情。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的反應?——絕望
。ㄈ、研習第五——十一自然段
1、是什么原因讓“我”閃電般蘇醒過來了?——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知道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不幸”?——因為看了這本書后我才明白毀壞弟弟的風箏是錯誤的,于是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后悔和自責。
3、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我”無情地毀壞了弟弟酷愛的風箏,對弟弟心靈造成了傷害。
4、“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成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做了錯事后沉重的心情,表達了作者深深后悔和自責的情感。
5、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和他一同放,”討他(弟弟)寬恕”。當面討弟弟寬恕。弟弟全然忘卻了。
6、“我”向弟弟討寬恕時,小兄弟卻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弟弟受辱而全然忘卻,這使得作者想到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受到黑暗的反動派的迫害而精神麻木,不知道振作反抗,這不能不讓作者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作才棄醫(yī)從文)
。ㄋ模、研習第十二自然段
1、作者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一方面,“我”要討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這讓作者感到“悲哀”;另一方面,“我”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
2、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因為春天會讓作者望見風箏,會讓他產(chǎn)生懺悔和自責的悲傷心情,這樣倒不如躲到嚴冬中去。
3、“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有什么其他含義?——用雙關手法,說明當時反動統(tǒng)治的黑暗,正給老百姓無情的迫害。
課文總結(jié)
1、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矣谧允
本文通過對作者毀壞弟弟風箏并懇求寬恕的事情的敘述,表現(xiàn)了同胞兄弟之間的濃濃親情和魯迅嚴于自責和反省的精神。
板書: 風箏 魯迅
我 弟
無情毀壞 幼稚純真 濃濃親情
自責反省 全然忘卻
徐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