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閱讀下面宋詩,完成(1)-(2)題(6分)
北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雨后雙禽來占竹,深秋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野性漸多公事少,宛如當(dāng)日在山家。
[注]此詩為文同任興元府知府時所作;文同是蘇軾的表兄,北齋是他庭院中的書齋。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荹][]
A.中國詩與中國畫本來密不可分,細(xì)讀文同的《北齋雨后》,可見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將下屬請到北齋處理公務(wù)。
C.北齋可賞奇,詩人曾在雨后看枝頭好鳥,待到深秋還可賞玩彩蝶戲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氣;"雙禽"、"一蝶"乃為對仗所造,數(shù)詞不必實解。
E.北齋雨后之景與品茗賞畫之樂予人"野性",更令詩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從你所認(rèn)定的第(1)題的答案中任選一項,說說它為什么"不恰當(dāng)"
答:(1)BC(共4分,選對一項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說免了下屬的例行參見(戀北齋而推委公事),故B項不恰當(dāng)。第三、四兩中的"雨后"與"深秋"互文見義,詩人觀鳥看蝶是同時(深秋雨后),故C項不恰當(dāng)。(只就其中一項回答。意思對即可。)
4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張將"千里"改為"十里".要不要將"千里"改為"十里"為什么請結(jié)合詩題和全詩內(nèi)容作簡要說明。
答:不要。(1分)本詩題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題意,且照應(yīng)題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詩泛寫江南春色,所寫之景并不限于一處,即使改成"十里","鶯啼綠紅"也未必能聽得見、看得著;而用"千里"二字,詩中所寫的景象更加開闊,全詩詩味也更加濃郁。(3分)
4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注:浴蠶,指古代時用鹽水選蠶種。
前人這樣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請作簡要賞析。(80字左右)
答:要點:(1)側(cè)面落筆,以"閑"寫忙,興味尤繞。(2)牽入梔子花,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發(fā),搖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評述的"心思巧詞句秀"進(jìn)行賞析,表達(dá)簡明通順。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創(chuàng)見且合理,酌情給分)
4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赤壁》是一首懷古詠史之作,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這個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是由什么引發(fā)"懷古之幽情"的
(2)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慨。(在那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jīng)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時光消蝕掉,經(jīng)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不禁引發(fā)了"懷古之幽情".)前兩句寫興感之由。
(2)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shù)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此小題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桑乾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xiāng)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人評論詩中"無端更渡"四字乃是關(guān)鍵,"無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答:無端,是沒來由,也就是詩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這四個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當(dāng)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過去,一事無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陽家鄉(xiāng)這種極其抑郁難堪之情。(4分)
4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這首詩反映的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___________節(jié)的情景。(2分)
(2)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dá)出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你的理由。(4分)
答:(1)重陽(2)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jié),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dá)的話來表現(xiàn)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或者另一種回答: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后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dá)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dá)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