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校長
B.任課教師
C.班主任
D.班長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的認識。
【名師詳解】根據(jù)《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因此本題選C。
第24題 毛澤東的詞《水調歌頭·游泳》中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說的是( )。
A.錢塘江大橋
B.南京長江大橋
C.武漢長江大橋
D.趙州橋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名師詳解】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大橋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從這首詞的第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可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寫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因此本題選C。
第25題 隔著門縫看人,看到的人( )。
A.和原來一樣
B.比原來扁
C.比原來寬
D.視門縫大小而定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物理學常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人們常說“隔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即小看人。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誤導,即認為門縫是扁的,通過它就會把人看不全,實際上,根據(jù)光學原理,通過門縫看到的仍是和原來一樣的人。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第26題 一節(jié)公開課上,任課教師用雙面膠將一個木制的教具貼在黑板上。當學生演示的時候,斜上方的教具擦著孩子的肩掉了下來,孩子嚇了一跳,老師也有點慌亂。這時,教室里出奇的靜。
老師很快鎮(zhèn)定下來,她將教具從地上撿起,然后使勁地往黑板上按。那教具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沒有掉下來,老師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繼續(xù)上著她的課,對碰沒碰到孩子、嚇沒嚇著孩子,沒有過問。這節(jié)課相當精彩地完成了,討論交流的時候,好評如潮。這位教師對課堂意外情況的處理得當嗎?試分析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課堂意外情況的處理能力。
【參考答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盡管在教學之初教師就制訂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但是教學過程中由于個別原因,還是會出現(xiàn)意外情況。這時,如何處理這些課堂意外情況,使教學從“意外”中步入正軌,是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體現(xiàn)。面對課堂意外情況,要具有教育理性,臨場保持冷靜,不使課堂秩序失控,避免自己陷入尷尬境地,保證既定教育任務的完成,是教師通常應對課堂突發(fā)事情的基本原則。教育有法,教無定法,處置之妙,存乎一心,面對課堂意外情況,教師只要不慌張,冷靜處理,就有可能“化險為夷”,甚至巧借他山之石,使課堂意外情況為教學目標服務,從而最終達到所期望的教學效果。在該則材料中,這位教師對于課堂中發(fā)生的小插曲,不聞不問,雖然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其行為值得商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要關愛學生,材料中該教師對被教具碰到的孩子不聞不問,本身就不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相關要求。同時,課堂中臨危不懼,巧妙地處理課堂意外情況,也是考查教師授課能力的一個方面,面對材料中的情況,教師或可利用意外情況,發(fā)揮教育機智,將這一事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教學效果。
第27題 吃過早飯,幾位男同學在宿舍鬧著玩,把盛滿水的塑料袋放在門上邊,等著一位同學進門。就在這時聶老師去宿舍,看門虛掩著就隨手推門而進,“嘩”的一聲,一袋水順身向下,早上換的衣服全濕了。房間里的學生都嚇得目瞪口呆,靜等老師的斥。誰知道聶老師卻笑著說:“今天是潑水節(jié)嗎?我怎么不知道啊!再說我們這里是不過這個節(jié)的!贝蠹叶夹α耍俏辉陂T上放水的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老師撫摸著他的頭說:“同學之間說個笑話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這樣做。”
運用相關知識評析這位老師的做法。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參考答案】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同學之間一些善意的玩笑是班集體良好組織關系的體現(xiàn)。但開玩笑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對同學或老師造成人身傷害。老師和同學之間能否開玩笑,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對于老師而言,學生和老師開玩笑,其實也是學生對老師愛的表現(xiàn),這可以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隔膜,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師也是可以和學生做朋友的。在該材料中,面對“意外人禍”,這位老師的大度和幽默輕易化解了學生內(nèi)心的緊張和尷尬,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學會采用巧妙靈活的方法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和尷尬,委婉地教育學生正確的行事方法,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
第28題 某堂課上,某教師上課興致正濃,發(fā)現(xiàn)下面有兩名學生交頭接耳,教師上課興致被破壞,便生氣地令兩名學生互抽對方臉蛋,以示懲戒。
運用相關教師職業(yè)道德和教育法規(guī)的相關知識,對材料中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了解以及對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運用。
【參考答案】(1)師生關系是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處理好師生關系,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從法律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二者應該互相尊重,學生要尊師重道,教師要關愛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痹摬牧现校m然學生在課堂上交頭接耳有錯在先,但是教師令兩名學生互抽對方臉蛋的做法也是不對的,這不僅違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行為規(guī)范,而且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局限性,在一些問題上,他們不一定能認識到行為錯誤的根源,因此在教學中懲罰又是必不可少的。但懲罰不能是體罰,不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懲罰是一把雙刃劍,教師不但要慎用,而且要用得巧、用得恰到好處。教師必須明確一個宗旨,即懲罰不僅僅是為了懲罰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從這一件事情中獲得某些認知,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從心理上提高對事情的認識,為以后處理類似事件積累經(jīng)驗。這才是懲罰的最終目的。
(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善于批評、懲罰,還要善于巧妙運用表揚、獎勵等手段,從而賞罰分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寫作題(20分)
第29題 請以“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為題,寫一篇論述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孔子曾經(jīng)說過:“親其師,信其道!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喜歡上了這令老師,才有可能會喜歡這個老師的課,真正接受這個老師傳授的知識。作為一名教師,自己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內(nèi)涵是一回事,而要讓學生喜歡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認為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尊重、關愛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皇帝和鞋匠的靈魂是用同樣的模具刻出來的!痹趯W校里,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作為一名教師,應尊重、關愛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都有著不同于別人的思想、個性和行為。這種個體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齊劃一,他們會在思想上有不同、行為上有差異、成績上有高低。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必須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用一顆赤誠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就是因為在這方面出現(xiàn)了“愛”的傾斜,致使學生意見滿腹。尊重學生是贏得學生尊重的前提,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教師做到真正地尊重、關愛學生,學生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和熱愛教師。
二、做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上的益友
教師易當,但當好難。因為教師不但要把書教好,而且還要把人育好。我們不但要扮演“教師”的角色,同時還要扮演“家長”、“朋友”的角色,而且不但要扮,還要扮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的教師。
一個學生曾這樣寫道:“課堂上能用眼神關懷我,當我疲倦、厭學時給我以提醒,課下能夠靜聽我的心聲、排解我心中煩惱的老師,才是我崇拜的偶像、學習的榜樣、信賴的朋友!”還有一個學生寫道:“老師,我缺少的不是批評和斥責,而是關懷、理解和包容!睆倪@些學生真摯、誠懇的話語中,我們是否讀懂了學生那顆既需要嚴又需要愛,既需要教又需要哄的幼稚無邪、天真爛漫的童心呢?一方面,他們那顆充滿求知欲望的心需要我們?nèi)M足,他們那顆童稚的心靈需要我們?nèi)ニ茉臁A硪环矫,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所遇到的諸多煩惱,又需要我們?nèi)ヒ龑、去解脫,使他們愉快地度過青春期,排除成長所帶來的煩惱,從而使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指導,而且要在生活中積極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在生活中和學生交朋友。
三、技高一籌,德才兼?zhèn)洌缘路?/P>
在學生的心目中,文化修養(yǎng)高,德才兼?zhèn),能夠在某些方面讓學生產(chǎn)生敬佩之心,也是一個好老師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苦練教學技能,爭取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都有學生意想不到的內(nèi)容。當然,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之功,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