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舉例說明在德育過程中如何貫徹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1. 原則的含義:
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2. 貫徹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一,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第二,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嚴寬適度; 第三,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zhí)行。
3. 舉例說明(略)
二、班主任應怎樣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1 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
目標是集體發(fā)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動班集體的發(fā)展。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班級發(fā)展的目標。
2 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都會有一批團結在教師周圍的積極分子,他們是帶動全班同學實現(xiàn)集體發(fā)展目標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隊伍是培養(yǎng)班集體的一項重要任務。
3 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
4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班集體是在全班同學參加各種教育活動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而各種教育活動又可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為集體出力并顯示自己的才能。設計并開展班級教育活動是教師的經(jīng)常性工作。
5 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愿的反映。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的作用,是形成、鞏固班集體和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風是一個班集體輿論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風氣,是班集體大多數(shù)成員的精神狀態(tài)的共同傾向與表現(xiàn)。
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就會無形地支配著集體成員的行為,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試述課的一般結構。
1. 組織教學。通常在上課開始時,需要有組織教學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學生作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組織教學并不只限于上課開始時進行,還應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課的結束。
2. 檢查復習。目的在于復習已學過的知識,使之鞏固和加深,培養(yǎng)學生對學業(yè)的責任感和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方式有口頭回答、板演、檢查課外作業(yè)等。
3. 講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這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 鞏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消化、鞏固,也包括讓學生初步運用新知識進行課堂練習,為課外作業(yè)作好準備。可采取提問、重點復述、練習等方法進行。
5. 布置課外作業(yè)。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師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上好一堂課的要求是什么)?
1. 目標明確。指教師上課時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tài)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確學習目標。
2. 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guī)范,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要及時加以糾正。
3. 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4. 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guī)范、準確、清楚。
5. 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進行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6. 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該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課堂內充滿民主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五、試述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的規(guī)律。
1. 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和行為準則的內在依據(jù)。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tài)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fā)的一種內心體驗。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jié)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2. 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fā)展。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yǎng)道德行為。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yǎng)順序,而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確定從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