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外部活動表現(xiàn)通常是教師教學中觀察的重點,例如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是否良好、動作完成的質量如何,從中可以及時獲得關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力情況以及學習的效果等方面的反饋信息,便于教師及時調控體育教學活動。然而,這種外部活動并不能完全決定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例如,從外部觀察學生,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示范動作或領做時的動作,但實際上不見得真正理解了動作的內涵要求和具體要領,有時學生身體在做動作,從眼睛中觀察到一種探究或者疑問,教師要及時分析原因,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其中可能有些學生的思維活動并沒有能跟上教學的要求,落后于身體運動。因此,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應關注教師的活動,而且必須把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活動,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相統(tǒng)一。
(五)應使學生由模仿向創(chuàng)新過渡
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來獲得現(xiàn)成的知識和技能為模仿。如通過教師示范、講解和學生之間模仿,使學生掌握體育新課程知識技術技能。在運用教學方法時,應逐漸使學生由"模仿型"向"創(chuàng)造型"過渡,并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學方法具有雙型性,如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了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同時又教會了學生體育新課程的創(chuàng)編方法并能夠付諸于實踐活動,即通過學生的模仿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術,又通過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獲得技能,不僅重視教師傳授知識、技術,而且更注重學生獨立探索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
三、體育新課程教學方法的特點
(一)實踐性。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緊密相聯(lián),體育新課程教學是與身體練習和心理活動分不開的。學生只有通過具體的身體活動,才能掌握動作技術的概念和形成運動技能,才能通過身體活動達到身心發(fā)展的目的。通過教學方法可以傳達教育精神,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學方法的實踐效果,又是檢驗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它實質上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能力水平。
(二)雙邊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這一雙邊活動的方法,它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組合而成的。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制約著學生學的方法,學生學的方法也影響著教師教的方法,例如,教師進行示范,要求學生觀察、模仿、分析;教師進行講解,要求學生玲聽、記憶、思考。所以,教師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不是的簡單相加,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師生在教學中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統(tǒng)一活動的特點。
(三)整體性。體育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性能和使用范圍,適用于所有教學條件的萬能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教學方法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各種具體方法彼此聯(lián)系、密切配合、互相補充、不可分割,綜合地發(fā)揮著整體效能。教師在運用時,應了解各種方法的相互作用,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相互配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使每一種方法的運用都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的一環(huán)。只有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發(fā)揮其整體效應,才能使教師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四)繼承性。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教育者為提高教學實效,非常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并且積累了相當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其中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至今仍具生命力,值得我們認真總結、整理,并借鑒其合理的部分。體育新課程教學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現(xiàn)象一樣,具有繼承性。任何*新的教學方法不可能從零開始,它必然從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的一切合理的成分,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不同的教育內容賦予新的內涵,最終達到教育的成效。
(五)發(fā)展性。社會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學校教育對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要求,都是影響教學方法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因素。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的教學實踐是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豐富與完善、多樣化的源泉和直接動力。在體育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根據(jù)變化了的時代精神、內容性質和對象特點等客觀條件,勇于開拓,推陳出新,使教學方法更能適應教學的實際要求,使教學方法體系逐漸發(fā)展和完善。
四、體育新課程教學中的“教”法
體育新課程教學中,學生能否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與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與教師的指導有密切的關系。教師的“教”法起著組織、講解、啟發(fā)、教育等多種作用。在體育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內容。
(一)示范教學法
示范法是指教師以具體動作或多媒體示范內容為范例,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要領的過程,同時也是運用錯誤動作的演示來幫助學生克服動作缺點,改進技術動作的方式。動作示范的特點是靈活簡便,真實感強,調節(jié)度高,針對性強,運用范圍廣,直觀效果好,是體育新課程的教學采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正確的示范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起到鼓舞和動員的作用,準確、優(yōu)美的示范會使學生產(chǎn)生到躍躍欲試的感覺,能為體育新課程教學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體育新課程教學中的示范應注意以下幾點:
1.示范的目的:
教學示范應突出重點。教師每次示范都應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要根據(jù)教學任務、教學步驟、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示范的時間、速度、重點。例如,在新授體育新課程動作時,通常要先做一次完整的、常速的示范,給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而以掌握動作某一部分為目的時,可以做重點示范,并以慢速度進行;在以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水平時,需要相應地提高示范的幅度和難度;而在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時,則應適當降低示范的難度;為了顯示動作的關鍵或難點,還可以做分解的示范?傊,示范教學法的運用,應圍繞具體教學任務,突出顯示重點內容,以保證學生能集中觀察和模仿。
2.示范的動作:
示范的動作要求正確、熟練、優(yōu)美、合理,并具有感染力,這種最基本的要求是指示范動作要按照規(guī)格標準完成,力求準確、熟練、輕快、優(yōu)美,給學生建立一個完美的動作形象。合理是要求教師的示范動作符合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在學生初學階段,不能把教師的示范動作變?yōu)榧夹g表演,如果教師的示范動作超出學生可能接受的水平,會使學生產(chǎn)生高不可攀、望塵莫及的思想,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甚至產(chǎn)生恐俱心理。而在提高階段,教師的示范要盡可能的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準,并應突出感染力,吸引學生對體育新課程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3.示范的位置和面。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看清教師的示范動作,達到示范的目的、要求,教師還應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示范的位置是根據(jù)學生的隊形、動作結構、學生觀察的部位、教學的需要、場地條件要求等因素來決定的。體育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人體活動的規(guī)律、動作的結構來確定示范位置?梢栽陉犖榈恼、側面或斜面,也可以在隊伍的后面或中央。在教學中由于動作方位變化多,所以需要教師隨時改變自己的示范位置。示范位置要根據(jù)示范位置的高低、學生人數(shù)的多少,以及隊列排面的寬度縱深條件,合理安排好學生的隊形和示范方位。示范位置的正確選擇,為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提供了前提。
在教學實踐中,要使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示范,還必須注意示范面的選擇。示范的面應根據(jù)動作的結構和要求學生觀察動作的部位來定。教師應根據(jù)教學任務、教學步驟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正面、側面和鏡面示范。
對一些簡單的動作,教師可面向學生,采用鏡面(正面)示范,學生既可以看清教師的示范,便于模仿,教師也便于觀察學生的動作;為了顯示動作的左右距離,如教學中的移動,教師也可采用正面示范;
對一些動作方向、路線、結構比較復雜的動作,教師可采用背面示范,以使學生能夠順利地模仿。
為了顯示動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側面示范。
另外,對一些動作結構特別復雜的動作,教師還可以采用多面示范進行教學,并注意示范面轉換的方式和時機。
4.示范與講解的結合。
示范與講解相結合是體育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示范是講解的直觀,講解是示范的抽象與深化。示范是要把所教的內容變?yōu)橹庇^的形象,教師做一個正確的示范動作,學生馬上就能對所學的動作進行模仿練習,而講解能夠使學生理解更加深刻和具體。因而在教學實踐中,示范與講解經(jīng)常是結合起來進行的,這有利于直觀與思維的緊密結合,擴大直觀的效果。結合的形式應根據(jù)教學任務、練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有所不同。
在學習新教材時,教師在介紹動作名稱后,可先做一次完整的動作示范,使學生了解動作的形象,在此基礎上,再講述所學動作的要領、完成方法以及對動作的要求。必要時可以再做一次補充性示范或強化性示范,以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
在教復習教材時,一般可以采用先講解后示范的教學方式。在運用時,要求教師的講解與示范具有針對性,應根據(jù)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和學習中的易犯錯誤,做技術性的分析,對關鍵性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應做重點講述,也可講述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預防和糾正錯誤的方法,提出完成動作的要求與注意事項。在教師示范前可提示學生觀察教師動作示范的方法、部位。講解可以補充示范不易表示的內容,如動作細節(jié)、肌肉的感覺等,示范可以補充講解的不足。在教學中,因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應盡力從各方面考慮教學效果問題,即要盡量減少教的時間,增加學生實際練習的時間?梢圆捎眠呏v解邊示范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直觀與抽象進行了緊密的結合,既能節(jié)約時間,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講解教學法
講解教學法是教學中運用語言的一種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是指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動作名稱、作用、要領及要求,以指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進行練習的方法。
體育新課程教學中運用講解法應注意以下要求:
1.講解的目的要明確,要有針對性。教師的講解應根據(jù)教學任務、內容、要求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在思想上、技術上或身體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例如,針對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要求講解,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講解。在體育新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涉及的范圍 (個人、小組、全班),屬于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集體講解;屬于個人的問題,個別進行指導。
2.講解內容要有科學性,還應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講解時注意,內容的科學性,又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水平來確定講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在講解時,應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使用生動、簡潔、生動語言,便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
3.講解應少而精,要正確使用術語。體育新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從事身體練習,講解的時間過長,必然影響練習的時間和次數(shù),所以,講解的語言必須少而精、簡而明,要做到"精講多練"。在眾多的教學內容中,經(jīng)過教師的鉆研、加工和提煉,成為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學生明白又便于理解的知識,才是精講的核心。所謂 "精講",就是要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語言要精煉準確,表述要清楚。要以最短的時間,爭取最好的講解效果。
4.講解要富有啟發(fā)性。教師講解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聽、看、想、練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
所以然。講解的啟發(fā)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5.要注意講解的時機和效果。在體育新課程課程的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恰到好處地用簡短的語言即刻提示,例如在做基本舞步時,教師會隨著學生的動作進行提示和指導,對學生的動作完成給予及時地評價。
(三)完整教學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進行教學的方法。其優(yōu)點是便于學生完整地掌握動作,不破壞動作的結構和割裂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缺點是不易很快掌握動作的關鍵和難點。完整法一般是在動作比較簡單或雖然復雜、如果分解就會破壞動作結構時采用的方法。
體育新課程教學中運用完整法有以下要求:
1.在教簡單動作或比較容易掌握的動作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示范后,在教師的領做下,讓學生在正常節(jié)奏下完整地進行練習。
2.在教比較復雜的動作時,應先突出重點,掌握動作的基礎部分,再掌握動作的細節(jié)。在教學的開始要讓學生先注意粗略地掌握整個動作過程,而后逐步突出動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注意動作的各個要素,如方向、路線、節(jié)奏等,進而要求學生注意動作的細節(jié),以便準確地掌握動作。教師要明確動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在學生完整練習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出要求。
3.降低動作的難度,簡化動作要求。在開始進行完整教學時,可先簡化動作的要求,或采用相應的手段降低難度,例如,降低完成動作的速度、放慢動作的節(jié)奏、在口令下完成動作等,直至能夠按照正常速度或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動作。
(四)分解教學法
分解教學法是指把完整的動作合理地分成幾個部分或幾個段落,然后按部分逐次地練習,直至最后比較完整地掌握動作的方法。其特點是可以簡化動作掌握過程,縮短掌握動作的時間,有利于加強動作困難部分的學習,提高學習的信心。
分解法通常在動作較復雜并可分段,而用完整法教學又不易掌握的情況下,或動作的某部分需要較細致地學習時而采用的教學方法。分解法可分為縱向分解和橫向分解兩種。
1.縱向分解是按動作技術結構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部分,包括較復雜的單個動作和成套動作的分解。
縱向分解通常有以下二種形式:
①單純分解法。即把所教內容分成若干部分,先將各部分學習和掌握后,再綜合各部分進行全部的合成學習。如在單個動作教學中,先學手臂動作,再學腿部動作,最后將手臂和腿結合起來完成動作。這種單純分解法適用于動作結構不緊密而各部分又較分明的教學內容。
②遞進分解法。即先教學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兩部分聯(lián)合起來教學,學生學會后再教第三部分,三部分都學會了,再聯(lián)合第一、二、三部分進行學習,直至完整地掌握動作。基本掌握后再進行復習;并與前面部分聯(lián)合起來練習。遞進分解法適用于一些動作結構較嚴密的教材。其中還包括順進分解法,即按照動作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先學第一部分,再學第二部分,第一、二部分都學會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進,直至完全學會為止。 還包括逆進分解法。這種方法與順進分解法相反,先學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學到最前一部分。
2.橫向分解法。這種方法是將動作按身體部位,分為上肢的動作、下肢的動作、軀干的動作等若干部分,分別或有重點地進行教學,最后完整地掌握動作。在體育新課程等教學中常采用這種方法。縱向分解與橫向分解在教復雜動作時往往結合起來運用。
3.體育新課程教學中運用分解法應注意以下要求:
①動作的劃分要根據(jù)教材結構的特點,準確地分成幾個部分,以不影響動作的結構特點和不破壞動作各個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為前提,而且應考慮學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② 要使學生明確動作各部分在完整動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與其他各部分的聯(lián)系,并為各部分動作的連接做準備。
③ 運用分解法的目的是使學生完整地掌握動作,因此,運用分解法的時間不宜過長,要適當?shù)嘏c完整法結合起來運用。避免分解的時間過長,形成分解的動力定型,從而破壞整個動作的連貫性,影響完整動作的掌握。
完整法與分解法在實際教學中是緊密配合的,運用分解法時,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完整掌握動作,也可以對動作的某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解教學。兩種方法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成為完整-分解-完整的過程,并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學習時間等因素合理運用。
(五) 預防與糾正錯誤法
預防與糾正錯誤法包括錯誤動作的預防和糾正兩個方面。它們各具不同的功能和特點,從其的功能來看,預防錯誤具有超前性,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掌握動作的進程中教師應主動地、超前性地預見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和錯誤,為"防患于未然"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減少糾正的負擔。糾正錯誤具有改造性,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學習動作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地、準確地予以嚴格的糾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預防與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是有機聯(lián)系的。因為學生掌握動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糾偏的過程,它們的應用在時空上是緊密接續(xù)的,也是相對的。對一個動作的預防措施,很可能是另一個動作的糾正手段,而對前一個動作環(huán)節(jié)的糾正無疑對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正確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首先應分析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針對錯誤的主要原因,選用適當?shù)姆椒ㄓ枰灶A防與糾正。
1 分析錯誤動作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①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練習的積極性不高,態(tài)度不認真,或因所學動作難度大、運動負荷大而產(chǎn)生畏難、怕苦、怕累、怕受傷等情緒。
② 對所學動作的概念、任務不明確,對完成動作的要領、方法不清楚,或受舊的動作技能的干擾。
③身體訓練水平及基本技術水平較差。
④教材內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選擇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差距過大。
⑤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的限制和影響等。
由于產(chǎn)生錯誤動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看,在粗略掌握動作階段和改進提高動作階段最容易產(chǎn)生錯誤動作,這個階段也是糾正錯誤動作的關鍵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