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 )
A.盧梭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夸美紐斯
2. 我國把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三個層次。那么,一級課程和二級課程指的是( )
A.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B.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
C.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D.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
3.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 )
A.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B.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C.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D.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4. 為了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小學課程改革需要加強( )
A.綜合性
B.彈性
C.實踐性
D.基礎性
5. 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教育
B.教學
C.實踐活動
D.上課
6. 我國小學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
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勞動教育
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和理想教育
7. 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的是( )
A.做好班長的工作
B.做好先進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
D.做好后進生的工作
8. 《學記》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學不躐等。,下列體現(xiàn)了這一觀點的是 (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9. 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制
B.分組教學制
C.班級授課制
D.復式教學制
10.我國的課程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指學生在校期間( )
A.所接受全部教育內容的總和
B.所學科目的總和及社會實踐活動
C.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D.所有教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11.在教育系統(tǒng)的諸種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學生與課程
B.學生與教師
C.學生與教材
D.學生與教學
12.如果一個測驗基本達到了測驗目的,測出了它所要測出的東西,那么這個測驗( )
A.信度較好
B.效度較好
C.難度適中
D.區(qū)分度較好
13.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課外活動正式列為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的是( )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14.教師與學生在社會道德上是( )
A.相互促進關系
B.平等關系
C.授受關系
D.教學關系
15.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
A.小組活動
B.集體活動
C.個別教育
D.主題班會
16.德育過程由以下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
A.知情意行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C.世界觀人生觀理想觀道德觀
D.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原則德育方法
17.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
A.間接經(jīng)驗
B.直接經(jīng)驗
C.社會經(jīng)驗
D.感性經(jīng)驗
18.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個別活動
D.集體活動
19.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
B.環(huán)境
C.學校教育
D.家庭教育
20.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
A.普及性基礎性發(fā)展性
B.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C.普及性基礎性實踐性
D.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學校教育制度經(jīng)歷了從_________教育到_________教育再到_________教育的過程。
22.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接受學校行政決定被編入一定的班級,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具有更大的_________。
23.清政府于_________年頒布了《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規(guī)定初等小學教育為_________。
24.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fā)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西方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_________和美國的_________。
25.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于_________年發(fā)表的_________奠定了班級授課制的理論基礎。
26.德育方法有多種,其中,教師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被稱為_________法。
27.在學生學業(yè)評價的方法中,_________是直接認知被評價者的最好方法;_________是考核、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
28.教學原則是對教學_________的反映,也是人們教學_________的總結。
29.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30.課程計劃的編制要依據(jù)科學的課程理論,處理好課程系統(tǒng)內部范疇的幾個基本關系。體現(xiàn)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簡述制定小學教育目的的依據(jù)。
32.簡述我國小學課程設計的原則。
33.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簡述課外活動的作用。
35.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是什么?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36.教師甲對教師乙說: “現(xiàn)代教學論一方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是相互矛盾嗎?”如果你是教師乙,請用所學的教育學理論分析教師甲的觀點,幫助教師甲樹立科學的教學觀。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C 3.C 4.C 5.B 6.A 7.D 8.D 9.C
10.C 11.B 12.B 13.C 14.A 15.D 16.B 17.A 18.B
19.C 20.B
二、填空題
21.前制度化 制度化 非制度化
22.強制性 自主性
23.1904年 義務教育
24.洛克華生
25.1632 《大教學論》
26.說服
27.觀察測驗
28.規(guī)律實踐經(jīng)驗
29.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
30.基礎性多樣性
三、簡答題
31.(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 (2)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3)人們的教育理想。
32.(1)高度的科學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統(tǒng)一; (2)要以實現(xiàn)教育目的和學校培養(yǎng)目標為最終目的; (3)要適合小學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33.(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34.(1)充實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活動領域,密切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造才能。
35.(1)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fā)展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反復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論述題
36.總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辯證統(tǒng)一的,并不矛盾。
分論: (1)承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承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