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總復習
第一章 地球
一、填空:
*1.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2.地球的極半徑長(6357千米),赤道半徑長(6378千米),平均半徑長(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3.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地球的旋轉軸—(地軸),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一點叫(北極);相反的一點叫(南極)。
5.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6.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 )方向。
7.人們給緯線標定的度數,就是(緯度)。
*8.赤道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0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作代號,北緯、南緯各有(90度),北極和南極分別是(90ºN)和(90ºS)。
*9.人們把南北緯23.5º的兩條緯線分別稱為(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把南北緯66.5º的兩條緯線分別叫做(南極圈)和(北極圈)。
*10.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11.經線的特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12.人們給經線標定的度數,就是(經度)。
*13.地球儀上的0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180度),以東的180度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度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
*14.國際上習慣用(20ºW和160º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一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通過,避免把(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
15.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叫做(經緯網)。
*16.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66.5º)的夾角。而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這是地球公轉的重要特征。
*17.
方向 中心 周期 現象
自轉 自西向東 地軸 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自西向東 太陽 365天 四季變化
*18.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19.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20.(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qū),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21.溫帶在(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的地區(qū),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22.0º—30º是(低緯),30º—60º是(中緯),60º—90º是(高緯)。
*23.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
24.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太陽直射(赤道)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秋分:9月22日或23日太陽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或23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第二章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3.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4.比例尺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5.在地圖上,選用的比例尺越大,所畫范圍越(。,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越小,所畫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6.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有三種方法: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7.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是(圖例),用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都叫(注記)。
8.學會在地圖上(辨方向)、(量距離)、(識圖例)也就是初步學會使用地圖了。
*9.地面高度的兩種計算方法:(海拔)和(相對高度)。
*10.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11.在地圖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12.三種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13.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1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5.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
16.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叫做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
17.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地形圖是(地形剖面圖)。
18.教科書的封面和封底兩幅衛(wèi)星照片是利用衛(wèi)星遙感圖象信息編制而成的(影象地圖)。它具有(形象逼真)、(立體感強)、(地面信息豐富)、(內容準確)等特點。
19.能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指定地圖顯示的范圍,縮放和調節(jié)地圖比例尺,選擇和自由組織地圖內容,甚至能夠直接生成三維立體影象,逼真地再現或模擬真實的地面狀況的是(電子地圖)。
20.我們所看到的電視臺播放的氣象預報的衛(wèi)星云圖就是應用(電子地圖)處理氣象信息演示出來的。
第三章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71%),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2.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稱為(半島),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
*3.地球上的七大洲從大到小排列:(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
*4.主要分布在東半球的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州);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5.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叫做(亞歐大陸),人們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6.人們把(蘇伊士運河)作為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7.(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稱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8.四大洋從大到小的順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幾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
9.大洋的邊緣部分叫(海),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10.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1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堅硬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分成(六大)板塊;并且板塊是不斷運動的;(板塊和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12.赤道橫穿(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陸,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歐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極洲)。
13.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總稱(地形)。
*14.通常,人們把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15.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相對高度)來表示。
*16.地球上的兩大山系:一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個是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脈)組成。
*17.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
*18.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是地球之巔,有人把它同北極和南極并列,稱它為地球上的(“第三極”)。
*19.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2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2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
*2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亞洲)的(青藏高原)。
*23.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24.在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qū),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這叫做(大陸架)。
25.大陸架外緣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陸坡),大陸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那里分布著面積廣大的(洋盆)、很深的(海溝)以及綿延很長的(海嶺)。
*26.促使地形不斷變化的力,一種來自地球的內部,它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一種來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海浪)、(風)、(冰川)等,它們的作用稱(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通過(侵蝕)、(搬運)、(堆積),從而使地表形態(tài)不斷變化。
*27.地球上千姿百態(tài)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外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態(tài)趨于平坦。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1.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
*2.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3.大氣的溫度,稱為(氣溫),氣溫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4.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后)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5.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
*6.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熱帶),四季氣溫變化最顯著的是(溫帶)。
7.把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地點,在地圖上用線連起來,叫做(等溫線)。
*8.氣溫受到地勢高低的影響,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9.近年來,全球有變暖的趨勢,是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10.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是用(雨量器)來測定的,通常用(毫米)計算。
11.通常我們所說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這個地方(年平均降水量)。
12.把同一時段內降水量相同的地點,在地圖上用線連起來,叫做(等降水量線)。
*1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是: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
14.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同緯度海洋和陸地(并不一樣)。
15.在一定條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到地面,總稱(降水)。
16.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況,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地區(qū):(全年多雨區(qū))、(夏季多雨區(qū))、(全年少雨區(qū))、(冬季多雨區(qū))、(常年濕潤區(qū))。
*17.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氣壓帶和風帶)、(洋流因素)。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熱帶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有(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有(冰原氣候)、(苔原氣候)。還有特殊的(高山氣候)。
*19.(植物)是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
20.陸地自然帶有(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沙漠帶)、(溫帶沙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
*2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qū),如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馬來群島)等。
*22.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一年之中可分為(旱雨)兩季。
23.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
*24.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25.溫帶大陸性氣候根據降水量的多少,又可分為(溫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
*26.溫帶海洋性氣候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
27.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在(北極圈附近中高緯地區(q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28.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南美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非洲)。
第五章 世界的自然資源
1.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
*2.一般我們把自然資源分成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如(森林、魚、水等)、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鐵礦)。
*3.根據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可以把土地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4.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是(海洋水)。
*5.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6.森林有(調節(jié)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溫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7.現在日本的森林覆蓋率已占國土面積的(66%)。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占國土面積的(16.55%)。
8.(溫帶濕潤的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fā)展農業(yè),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區(qū)。
9.世界各國耕地的面積大約只占陸地總面積的(1/10)。
*10.從宏觀上講,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11.我們所說的水資源,通常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它們分布在地球上的(南北兩極)和(高山、高原地區(qū))。
*12.一般來說,(降水多)的地區(qū),淡水資源比較充足,反之,淡水資源則很貧乏。
13.目前,世界森林覆蓋率為(29.6%),主要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溫帶地區(qū)。
*14.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指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建設的防護林體系。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1.從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增長的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2.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長率)。
*3.(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4.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是(科技移民);第二是(勞動力輸出);第三是(國際難民遷移)。
*5.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6.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
*7.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
*8.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相協調。
9.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的標準之一,F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guī)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
*10.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人種:(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
*11.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12.(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人數可達到(13億),(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人數約有(4億)。
*13.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教)和(佛教)。
*14.(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大約有(10億)多教徒,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15.*****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全世界有(6億多),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16.佛教是世界是第三大宗教。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亞洲)。有(2億)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