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并且指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tài)。
2、極點:在中長跑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身體感到特別不舒服,會出現(xiàn)胸部發(fā)悶、心跳急驟、腿軟頭暈惡心,步子發(fā)沉等現(xiàn)象,這就是極點,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稱為列。
4、翼:隊形的左右兩端。
5、學習方式: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
6、體育教學模式: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的相對穩(wěn)定的體育教學結構和活動程序。
7、快樂三要素:簡單的,沒有附加條件的,發(fā)自內心的。
8、生物年齡:人體在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等生物方面達到的實際年齡,它反映人體生長發(fā)育程度的快慢。
9、運動訓練:凡是培養(yǎng)運動員一切準備過程。
10、運動指數(shù):課內的平均每分脈搏數(shù)除以安靜時的每分脈搏數(shù)。
11、誘導性練習:體育活動中正確掌握運動技術所采取的過渡性練習。
12、體適能:個體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
13、練習軌跡:在體育鍛煉中,身體或身體某些部位移動的路線。
14、終身體育:人們在一生中為了多種需要,不間斷地進行體育的總和。
15、水平目標: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預期達到的學習效果。
16、社會適應: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tài)度的過程。
17、路:前后疊成一行稱為路。
18、異質分組:分組后同一組內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上均存在差異,各組之間整體實力上相差不大。
19、單元教學: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對某個練習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或分階段學習的教學方法。
20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增進中小學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
21、超量恢復:體育運動后,在恢復階段,人體內被動時所消耗的能源物質,不僅能恢復到原來水平,且在一定時間超出原來的恢復,這一超出原來的恢復稱為超量恢復。
22、休克:人體遭受體內外強烈的刺激所發(fā)生的嚴重的綜合癥。
23、同質分組:分組后同一組內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上大致相同。
24、體質:人體的質量,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人體所表現(xiàn)出機能和形態(tài)上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
25、氧債:在劇烈的運動中,機體的需氧量超過最大的攝氧量,能量供應靠無氧分解代謝所造成的氧虧。
26、繞環(huán):身體某部位做360度或360度以上的圓形動作。
27、支撐:身體某環(huán)節(jié)握器械時,肩軸高于或平于器械軸并對握點產(chǎn)生壓力的動作。
28、學習領域:按學習內容的不同劃分為五個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29、田賽:以高度和遠度計算成績的跳躍和投擲項目。
30、徑賽:以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走和跑的項目。
31、地域性運動項目:流行于某些區(qū)域、帶有地方特色或形成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
32、體育與健康課堂常規(guī):為了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嚴密的組織和正常秩序,確保體育教學正常進行,對師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3、力量:身體或身體某部位肌肉工作克服阻力的能力。
34、整理運動:體育運動后,為了使精神和身體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練習。
35、懸垂:握于器械時,肩軸低于器械軸并對握點產(chǎn)生拉力的動作。
36、等長收縮(運動生理學):肌肉在沒有負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縮短而張力沒有改變,這種長度縮短而張力不變的收縮,稱為等長收縮。當肌肉在兩段被固定或負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不可能縮短,只能產(chǎn)生張力。這種長度沒有改變而張力增加的收縮,稱為等長收縮。